俗话说: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” 2025年乙巳蛇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持续到8月18日,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的“短三伏”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外界阳气达到顶峰,正是养生补阳的最佳时机。然而,除了“补”,我们还需要注意“清泄”。今天,我们邀请了虔玉堂太极养生讲师刘欢,为大家详细解答如何在三伏天通过太极八段锦排出体内的寒、湿、浊气,提升阳气。
一、三伏天养生,为何要先泄“三浊”?
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 三伏天是养阳气的最佳时期,但补阳并非简单地一味进补,关键在于泄浊。我们平时防治的各种病理表现——湿、寒、淤、肿、毒、热,都归属于“三浊”,即浊气、浊水、浊物的范畴。这些浊气会消耗体内阳气,阻塞经络畅通,最终形成虚寒或湿寒体质,导致各种健康问题。
刘欢老师指出,三伏天练八段锦,就是要将体内的“浊气、浊水、浊物”排出,让阳气能够顺利补进去。八段锦是一种将肢体动作、呼吸和意念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锻炼,不仅能通焦理气、排浊补阳,还能改善情绪、睡眠,调理脾胃。
展开剩余66%二、八段锦如何排浊补阳?
1. “背后七颠百病消”:排浊气,补阳气,增正气
浊气是体内各种“废气”的总称,如肠胃废气、肝胆浊气等。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百病生于气。” 浊气堵在心窝会导致胸口憋闷,堵在脑袋会导致头晕眼花,堵在胃部会导致胃胀胃痛。八段锦通过肢体导引,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,呼气下落,同时放松全身,将“浊气”自头向涌泉引之,排出体外。练习完如果出现打嗝放屁的现象,不用担心,这是浊气正在排出。
2. 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:泄浊水,升清气,健脾养胃
浊水是体内湿气的一种,夏季湿气重的人易疲劳、皮肤油腻发黄。浊水湿气遗留在体内,最容易影响脾胃功能。脾胃不好,疾病丛生。入伏后,五行属性由“火”变为“土”,此时补脾就是祛湿的重点。八段锦的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,通过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,上下对拔拉长,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,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消化功能。
3. 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:排浊物,调理脏腑之气
浊物是滞留在人体内本应该排出去的宿便垃圾。便秘与癌症有着密切的关系,有便秘的人得癌的几率比没有便秘的人要高得多。八段锦中的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动作,通过俯身旋转,有助于降伏“心火”,并促进任、督、冲三脉的运行。
刘欢老师是吴式太极第六代传人、易太极入室弟子,拥有丰富的太极养生教学经验。他指出,八段锦虽然看似简单,但其中的呼吸、协调稳固之法细节满满,需要坚持练习。每天坚持练习八段锦,内调气血、滋养脏腑、培补元气,你就能体会八段锦的奥妙。
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,虽然这些功法相对简单、不累,但发力点、动作细节很多,只有做到位才有效果。建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练习。
发布于:江西省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